廢紙回收再利用有兩個主要指標(即回收率和利用率)用以比較各個國家地區的回用水平。回收率是收廢紙回用量與紙張消費量的比較,利用率是指生產紙和紙板時所用二次纖維量與總纖維用量的比較。美國的回收率近幾年來已創新紀錄,于1990年達到33%。與之相比,有些沒有森林資源的國家和地區(如日本、臺灣),回收率約50%。歐洲平均回收率約30%,加拿大約25%。
二次纖維的利用率在美同約25%、上升緩慢。在日本約50%,在歐洲的平均利用率約10%。居于領先地位的紙張出口國,利用率顯然較低,例如,瑞典和加拿大約25%。
一般認為總利用率50%代表了最高利用率。在每次循環回用中,纖維物質與強度均有嚴重損失(有些研究者認為,為在實際回用中不使纖維質量損失太大,約可循環4次)。在持續保持50%利用率的情況下、顯然不管怎樣已經有一半的再循環纖維,先前經歷了一次以上的循環。
多次再循環作業對纖維品質和紙頁性能的影啊已在實驗室作了某種程度的研究。這些研究大多是近10年從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20世紀70年代晚期進行的。但尚不清楚的是,實驗室對在實際紙張使用和再循環中所發生的纖維損傷是否已模擬得很好。一個從未干燥過的已精磨到加拿大游離度285ml的未漂軟木硫酸鹽漿所研究,經歷4次再循環后,細小纖維含量從16%增加到35%,并使漿料濾水度嚴重下降。估計該手抄紙試樣在每次再循環后,將細小纖維除去以維持相同的游離度水平。如所預期,纖維表現出其強度和結合潛能均逐漸下降;開始階段撕裂度的增加是由于干燥對纖維挺度所產生的效應。
重復再循環的新聞紙對單個纖維強度和纖維間結合強度的相應影響。此時兩個強度指標均有下降,但纖維間結合力的損失顯得更強烈一些。隨著每次干燥和碎漿循環,纖維柔韌性和滲水性變得更低,因而不再像原纖維那么合用。纖維表面半纖維素的累積性損失,也對減少結合強度有影響。
應強調指出,各類纖維對再循壞的反應可能不同,對某個特定的纖維類型的研究發現不一定能應用于另一類紙漿上。